循环经济可为中国节省5万亿美元

益科循环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近日发表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减少废弃物将带来巨大的财政和环境效益。

1577094392311011403.jpg

城市的个人消费在20年内增长了4倍。但浪费式的消费行为对环境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图片来源:Jeff Hu / Thinkstock)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能在2030年前实现循环经济转型,中国的空气质量将大幅提升,碳排放量也将同步下降,同时可节省工业和家庭成本3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1万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也出现了大幅增长。报告称,从1995年到2014年间,中国城市地区居民消费增长了3倍(扣除物价因素),达到17000元人民币(约合2700美元)。如果城市化进程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上述数字也将迎来更大幅度的增长。

与其他经济体一样,中国要在确保提高人民生活标准的同时,避免增加碳排放、资源使用量和环境成本,而这些与“获取、制造和废弃”的工业与消费模式是密不可分的。

这就意味着要进行系统转型,从产品设计源头彻底告别废弃物和污染,同时大幅增加材料和产品(如汽车)的使用频率。

报告指出,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必须着力对建筑环境、交通运输和城市给养等3个城市系统,以及纺织与电子这2个工业系统进行改造。通过这一改造,到2030年,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将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11%。


2002年,中国成为了最早一批加入循环经济转型讨论的国家。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以及迅速攀升的国内消费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

近些年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执法,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报告指出,按照《“十三五”规划(2016-2020)》要求,中国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采取行动提高废弃物管理水平,禁止进口24种外国废弃物,并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制度,从而提升产品设计,规范回收利用。

 

相关文章

七月 07, 2023

顾林生谈减防灾:从人人听得懂的预警发布开始

联合国对过去七年减防灾系统进展的评估显示,全球进展停滞,在一些领域还有了倒退。益科就此专访减防灾专家顾林生。在他看来,一些新趋势成为推动全球实现仙台谈判减防灾目标的重要力量,人们暂不必过分悲观。对中国来说,当务之急则是在基层推动政策的落实。